当前位置: 免费硬盘 >> 免费硬盘优势 >> NAS零基础必看威联通TS462C到手
之前打算DIY个AllinOne,主机都装好了,但是迟迟决定不了装啥底层系统
老PC玩家装DIYNAS的心得分享,不懂就问!该装个神马底层系统?而自己在用的两盘位极空间Z2容量告急,又考虑到DIYNAS的学习成本太高,不如直接入手个品牌NAS吧,虽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学习,但起码上手会比较快。于是入手了威联通TS-C,对它家的系统我也比较陌生,所以边学习边分享吧。
这一篇分享非常非常基础,没有任何的门槛,非常适合NAS基础为0,纠结要不要买NAS的朋友们阅读,路过大神也可以顺便看看,指正下我的错误,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至于DIYNAS这个坑也不会放弃,等有时间了再去填。
NAS开箱▼包装为白底色,有产品外观的渲染图,标注了产品品牌、型号、处理器规格、包装清单、产品特色等等,信息量还是非常大的。
▼拆开包装取出所有东西:NAS主机本体,电源线,一个配件盒。
▼配件盒里有适配器,硬盘固定卡扣条8根,网线1根,各类安装螺丝,以及保修卡和快速安装指南。
▼适配器来自航嘉,供电规格为12V7A,输出功率12*7=84W。处理器N的TDP只有10w,一个硬盘算5w,风扇,内存,主板等其它功率再算10w,一共也只有40w,用这个适配器还是富富有余的。
▼TS-C的尺寸:长.98mm;宽.56mm;高mm,即只有6L左右的体积(净重2.09kg),非常小巧。再加上蓝白配色的外壳,显得非常的清新精致。很适合放在家居环境中,不像一般黑色NAS那样碍眼。正面可以看到4个硬盘位,左侧是7个状态指示灯(自上而下分别是电源、网络、USB、4个盘位)。
▼左侧下方为电源开关按键、USB一键备份按键(U盘插入后按备份键,可将U盘数据备份到NAS),一个Type-AUSB3.2Gen2(10Gbps)接口。
▼两侧有散热网口,底部有4个橡胶材质的脚垫,以减缓硬盘运行带来的震动。另外还有很多贴纸,标注了CPU参数、硬盘顺序、安装系统的步骤,如果觉得难看也可以撕去(但不太好撕)。
▼背面有一个12cm风扇,为整机提供散热。右上角有一个Reset密码重置孔;左下角有一个小小的Kensington安全插槽,都不太容易看出来。右下角是DC电源接口。
▼右侧有一排接口,从上到下分别是HDMI2.0、USB2.0、USB3.2GEN2(10Gbps速率),以及一个2.5G的网口,让这款NAS的传输速度相对于千兆翻了一倍还多!
▼4个硬盘架采用快拆式设计,拉起档板即可抽出来。
▼拆出所有的4个硬盘架。
▼取出4个硬盘架后可以看到内部的结构,左侧为主板,最里边是4个6Gb/s的SATAIII硬盘接口,支持热插拔,单接口最大支持容量22TB,总容量可达88TB。还可以看到一个ASM的芯片。
▼TS-C采用了英特尔赛扬N处理器,双核心双线程,10nm制程工艺,频率2.0Ghz~2.9Ghz。核显为IntelUHDGraphics16EUs,视频硬解的性能还不错。10W的TDP也非常节能。
▼内存"升级"为板载4G(来自江波龙旗下品牌),有两个空焊点位,不知道有没有高手自己焊过?内存下面可以看到CPU的被动散热器。
硬盘的选择▼首先手里有一块12TB的硬盘了,从WesternDigital12TBElements上拆下来的,应该不是叠瓦盘(有人做过测试),这么大容量不做NAS盘有点可惜,所以这次就想装入TS-C。
▼一块机械硬盘是肯定跑不满2.5G的速度,所以剩下三个盘位肯定是要组RAID的,要不就浪费了机器的性能。既然要组RAID,三块硬盘的品牌,型号,容量最好要相同,而且稳定性能也要有所保证。最后出血入手了希捷酷狼4T,传统磁记录(CMR)硬盘,主打NAS应用,并有3年内免费原厂数据救援服务一次。
▼硬盘托架采用免工具卡扣设计,将硬盘放入托架内,扣上两侧的固定条压紧就完成了安装,当然螺丝孔位也有保留,起到双保险的作用。另外托架上还有防呆设计,保证不会装错。
▼硬盘架也是支持2.5寸硬盘的安装。
▼首先将3块希捷酷狼4T装入TS-C的1~3号盘位。
▼最后装入WesternDigital12TBElements,要注意下这款硬盘需要遮蔽供电接口的三个金属触点才能在脱离了原装硬盘盒后使用。
存储系统的建立和RAID方式的选择▼开机后,4个硬盘灯都是绿色的,所有硬盘都被完美识别。
▼我通过QfinderPro软件打开Web连接到NAS,该软件还可以更新NAS固件,可以一键将NAS设置为网络驱动器或者虚拟磁盘,上传本地的影音转码等功能(Windows版本),可以说是NAS一些主要功能的快捷键。此外也可以通过路由器,手机扫描NAS的CloudKey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