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免费硬盘 >> 免费硬盘发展 >> MacBookPro2018评测这台价值
本文为爱范儿在百家号首发。
机海茫茫无涯,文字千篇一律。模范评测,非模范标杆产品不评。立客观事实,写主观评价,做消费决策。
凭借多项硬件升级和悄然上架的「惊喜效应」,款MacBookPro在短时间内成为了近期科技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就在近日,爱范儿第一时间到AppleStore采购了这款新电脑。
那么,这款电脑体验如何?对比旧款升级了哪些地方?老用户又有没有必要去升级?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从我们这次收到的真机和iFixit的拆解图看,苹果对新MacBookPro进行了由内而外的升级,其中包括了新处理器、新键盘还有更顺眼的新屏幕。
在文章开始前,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导读,看看新MacBookPro这次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更强劲的英特尔8代处理器苹果T2协处理器
最高支持2TB(13英寸)及4TB(15英寸)SSD扩容方案
更持久的58wh/6芯电池
敲打更舒适的第三代蝶式键盘
看着更舒服的「原彩显示」的显示屏
更好的扬声器
更方便维修的拼装方案
依然是那个熟悉的外观
虽然苹果这次对款MacBookPro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但这些升级并不包括电脑外观。
因此我们把苹果年后的三款MacBookPro放在一起,都没看出外观有任何区别。还是那个熟悉的灰银配色、熟悉的TouchBar、熟悉的大触摸板,还有那熟悉但又不会发光的苹果Logo。
新键盘比过去爽太多了
在本周的早些时候iFixit对新MacBookPro进行了拆解,最让他们惊喜的,是新电脑所配备的第三代蝶式键盘。
虽然这次苹果并没有对蝶式键盘进行结构上的大改,但仍然给键帽和底座之间加入了一层有机硅薄膜,目的是为了带来防尘和降噪的效果。
实际上,苹果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
较早前,苹果承认在MacBook和MacBookPro两款电脑上所采用的蝶式键盘存在设计缺陷,在灰尘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蝶式键盘会因此而失灵。
▲图片来自:iFixit
不知是因为这件事而导致新MacBookPro火速上架,还是一个单纯的巧合。就在苹果这份公告发出后不久,配备第3代蝶式键盘的新MacBookPro突然上架,给大家来了个措手不及的同时,也完美解决了饱受诟病的「键盘进灰Bug」。
那么这层硅胶膜是真的有效吗?iFixit在拆机之后做了一次测试。
在测试中,iFixit拆开了新MacBookPro的几个键帽,并将荧光粉末吹到键盘上。之后他们用荧光灯照射了这些荧光粉,发现这些荧光粉都落在了底座的四周,并没有入侵到键盘内部。显然这层硅胶膜起到最关键的保护作用了。
其实除了防尘,苹果也对新MacBookPro的键帽字体进行了重新设计。
对比款MacBookPro后,我们发现款在Option、Enter等键帽中采用了不同的字体印刷。
苹果为什么要更换键盘上的字体,我们不知道。但根据网友
肉呆大魔王的猜测——苹果这样做可能是为了方便在维修不能开机的电脑时,苹果的天才们能快速辨别机型且避免拿错替换零件的情况。虽然只是个猜测,但肉呆的观点其实也并非毫无道理。
虽然苹果表示将会免费为初代、第二代蝶式键盘的受影响用户进行部件更换。但在最近发布的公告中,他们明确表示了第三代蝶式键盘仅适用了于新MacBookPro,而旧款仍然是更换为原来型号的替换件,并非是改良后的新键盘。
▲左边为款,右边为款
当然,更换字体这事对于用户而言并不会有任何影响,所以苹果也未曾对外提到过这点,我们大概了解到有这么一个变化就好了。
有了这一层硅胶薄膜,新键盘能带来更低的打字噪音,苹果也将其定义为新键盘的卖点之一。
但实际上,经过几款设备的对比,新键盘的敲击声只是比款要稍微更低沉一些而已,并没有特别明显的降噪效果。
四款MacBook键盘声对比:
00:39▲注:由于测试环境因素及电脑装配工艺可能存在差别,录音素材仅供参考;细节差别请戴上耳机收听。
不过可以赞一个的是,虽然键盘的噪音控制并不算明显,但得益于新加入的硅胶薄膜,款那干涩的打字手感在款上得到了改善。
通俗地讲,新键盘的手感更「柔」了,即便是长时间打字也感觉很爽。
4个雷雳3接口的无限可能
除了15英寸版最高能上到夸张的英特尔i9处理器和4TB的SSD以外,在8代处理器的支持下,苹果也在新MacBookPro13英寸款上补全了在款上只有2个全速雷雳3接口的遗憾,带来了4个全速传输、最高速度40Gb/s的雷雳3接口。
4个雷雳3接口能帮我们干嘛?这和之前的体验有差别吗?
有,而且差别很大。
之前我用非TouchBar版本的MacBookPro去连接5K显示器做测试,但当我连接上了之后,我的电脑就不能支持外设硬盘的告诉传输了。我得需要先把硬盘内容导入到电脑内,才能在外置显示器上输出。
现在新MacBookPro多了两个全速的雷雳3,我不但可以用任意一个接口来完成电脑到外接高速磁盘的数据传输,而且同时也可以用这些接口来进行5K分辨率的画面输出。
甚至乎,我能同时输出两个5K画面到两个显示器里,实现出5K分辨率的联屏。
MacBook也能用上「嘿,Siri」了
早在年发布的MacBookPro上,苹果首度加入了整合SecureEnclave模块的T1协处理器,并且将其作为TouchID指纹数据的专用存储芯片。而在款的新MacBookPro上,苹果将iMacPro的T2协处理器「塞」进了这款笔记本电脑当中。
▲图片来自:iFixit
和T1的任务一样,T2协处理器的作用主要是协调管理存储加密。
简单来讲,T2的角色就是主处理器的一个帮手,它可以与系统的各个管理控制器进行整合管理,从而无需通过主处理器去进行资源调度、加密存储内容。
而在T2协处理器的支持下,Siri在macOS上也不再鸡肋了。在双手忙着码字时,我们同样也可以像iPhone一样通过「嘿,Siri」来唤出Siri助手。
嘿,Siri帮我打开爱范儿主页吧。
有利也有弊的新屏幕
苹果这次虽然没有对新MacBookPro的屏幕做出硬件上的升级,但仍然在屏幕功能上加入了原彩显示(TrueToneDisplay)进行了体验上的补充。
在屏幕上方的FaceTimeHD摄像头旁边,是环境光传感器,它是专门为「原彩显示」功能而加入的一个感应元件。
「原彩显示」这个功能相信大家也对它并不陌生,早在之前的iPadPro和iPhone上我们就已经接触过这个功能。
相比与同为屏幕调节用的NightShift,原彩显示在日常使用时能自动根据场景来进行冷暖色温调节,以到达到当前场景下最舒适的观看效果,这跟需要定时或手动开启的NightShift还是有区别的。
有意思的是,「原彩显示」功能是可以输出到外接显示器上的,MacBookPro会根据当前环境对外接显示外面进行自动调节,但前提是你的MacBookPro不能合盖使用。
否则,你的外接显示器就不能支持「原彩显示」了。
不过,「原彩显示」的出发点虽然是好,但我最终还是选择把它关闭。
原因很简单,因为MacBookPro是我的工作用机,虽然我在写稿时很享受原彩显示带来的暖色效果,但我的工作还需要后期处理图片,屏幕显示色彩肯定是越还原越好。
因此,当我在光线不理想的环境下处理图片时,「原彩显示」会自动将屏幕调成偏黄的暖色温,这样对我来说显然会对图片的最终效果造成偏差。
所以我干脆把「原彩显示」关闭,仅打开了定时开启的NightShift在夜间用着就够了。
大家最关心的性能散热
这次13英寸的MacBookPro在性能上最大的提升就是CPU部分的改进,正好我们几位同事手头上还有其它几款MacBookPro,包括年的13英寸和15英寸款、以及年的13英寸款,均为带TouchBar的顶配版本。
所以,这次我们也拿来做一次对比测试,下面也会为大家提供几组参考数据。
从最核心的处理器来看,13英寸MacBookPro搭载的是第8代Inteli5-U处理器,由于核心数从去年的2个提升到了4个,理论性能基本可以达到年的15英寸标准版的水准。这意味着就算是使用Photoshop或是Lightroom这样的Adobe全家桶来大批量处理图片,也很少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更直观的数据可以参考CINEBENCHR15以及Geekbench4的测试分数。和官方宣称的「速度提高2倍」的说法一样,今年的13英寸款的处理器性能对比前代基本是大幅超越,也比~年的升级给力得多。
让人意外的是,哪怕是对比去年15英寸的i7版本,新MacBookPro13英寸款仍然有着一定优势,甚至你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加钱定制性能更好的酷睿i7+16GB内存版本。
但考虑到功耗问题,如果是持续高负荷的作业,i7版在综合表现上并不会占据多少优势。
至于GPU方面,虽然受限于IrisPlus核显的性能,13英寸款的图形处理能力还是不如配备了AMDRadeonPro独立显卡的15英寸款,和去年的比起来也仅仅只是「有进步」,提升十分有限,这点还是比较可惜的。
不过,考虑到本次苹果还专门推出了独立的扩展坞BlackmagiceGPU,所以如果你平时需要外接显示器使用MacBook,又对笔记本的图形渲染能力要求较高,不妨考虑下13英寸版搭配一台eGPU的组合,整体表现丝毫不弱于去年的15寸。
更何况,在外出的情况下,你还可以继续享受13英寸款带来的体积优势。
而新MacBookPro15英寸版本的性能表现就更为残暴了。和13寸一样,这次的15寸处理器也多出来2个核心,自然对账面参数也有所帮助,仅基础款配备的6核酷睿i7-H就已经超过款顶配版整整一个身位,更别说最顶配的酷睿i9芯片,主频达到了2.9GHz,TurboBoost后更是可以一举冲到4.8GHz,还可以选择32GB的LPDDR4内存规格。
还有一个是SSD硬盘的小改进,我们手头上的13英寸款MacBookPro配备的是GB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和款同期GB版本基本保持一致,而读取速度则略有提升。但如果SSD容量不同的话,速度还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事实上从去年HighSierra开始,苹果就已经在macOS上启用了名为APFS全新文件管理系统,显著提升了SSD硬盘的读写处理效率,基本上也能算是当前消费级市场的旗舰水准了。
▲图片来自:Businessinsider
但在激增的性能背后,也意味着这一代MacBookPro需要承担更高的功耗。TDP在28W的13英寸版本的情况应该还好,虽然今年苹果整体还是沿用年的MacBookPro模具设计,但从实际测试来看,不管是款还是款的13英寸版,持续运行CINEBENCHR15时的散热口和键盘上部温度,基本都在38~41摄氏度之间波动,算是温热的状态,也不会有非常明显的风扇声。
但对于搭载了i7和i9核心的15寸版本来说,再继续沿用原有的散热策略,可能就无法满足处理器的高负荷需求了。
从国外DaveLee的测试以及其它的温控评测来看,i9版本的15英寸版MacBookPro现有的散热策略仅仅能应对轻度和中度任务作业,一旦CPU在长时间处于满载状态就会被降频,无法完全发挥出原有的性能。
尤其是搭载了i9处理器的15英寸版,以DaveLee的情况,在AdobePrmmierePro高负荷视频渲染作业下根本无法保证稳定的运行状态,频率一度低于i92.9Ghz的标准,连去年的15寸i7款都能反超一局。
而9to5Mac的测试则更有意思,它选择了FinalCutPro的4K视频渲染进行测试,但尝试用软件关闭了i9六核心中的其中两核,结果发现四核心的渲染速度会比六核心还要快几十秒,如果是在冰箱这样的低温环境下,速度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另一位知名播主JonathanMorrison就专门使用了两台年的15英寸、i7和i9配置的MacBookPro进行了多轮对比测试,包括像AdobeLightRoomRAW照片批量导出、FinalCutPro4K视频渲染等,他表示i9版本依旧会比i7版本速度快1-2分钟。
而我自己也咨询了一位刚入手了新MacBookPro15英寸+i7处理器版本的朋友,他根据这几天的使用情况告诉我,只要你没有很重度的办公需求,肯定还是能感受到处理速度的提升。
但如果有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行需求,在键盘面和转轴部分确实能感受到比去年更明显的温度提升,如果没有很好的散热措施,出现开倒车的情况也不奇怪。
所以,这一代MacBookPro的过热情况,这口锅到底应该谁来背?我认为这里有软件的因素,也有硬件的因素。
▲同样是i9处理器,感受下别人的体积和散热口.图片来自:Hybridtechcar
从软件来说,前文所说的PrmmierePro会出现效率变低的情况,可能是软件本身还未对新MacBookPro的多核心架构做适配处理,就算同是专业工具,苹果自家的Mac软件在MacBook上往往就会有更明显的处理优势,这背后也有底层优化的功劳。
而从硬件层面来看,和「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不仅是MacBookPro,哪怕是大部分独显轻薄Windwos笔电,它们的尺寸大小已经对处理器的散热能力产生了制约,想要稳定发挥出i9处理器的全部性能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事情。除非你的目标是一台三四公斤重、且体积超大的微星或外星人游戏本。
当然,如果苹果愿意舍弃风扇噪声的影响,进一步改进目前保守的风扇散热策略,那么也应该可以缓解一部分散热需求。
▲网友恶搞新MacBookPro图片来自:微博
综合来看,这次配备了i9版本的15寸MacBookPro其实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只有文字处理和日常娱乐需求的人,只要买13寸i5版本就好了;哪怕是对有一定专业需求的用户来说,标配i7版本也基本能覆盖大部分的使用场景,毕竟在同等散热条件下,i7和i9版本的差距也没有想象中的要大,而这部分多出来的升级费用,不如花在内存和硬盘上来得实在。
所以,在此我们也提醒大家,如果你现在就有入手新MacBook的需求,还是建议慎重考虑15英寸的i9版本。与其将它和降温风扇或是冰柜放在一起,倒不如选择一台稳定性更好、价格更实惠的标配版MacBookPro。
配置上去了,续航表现还好吗?
相比起款MacBookPro的5芯电池,13英寸的款MacBookPro搭载了容量更大的58wh/6芯电池,比前者同配置的49.2wh要大了不少,甚至比「大电池」著称的17款非TouchBar版本的54.5wh电池还要更大。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即便是增加了电池容量,新MacBookPro的总重依然被控制在1.37kg,几乎能与MacBookAir的1.35kg媲美。
▲图片来自:iFixit
不过,虽然这次款MacBookPro增加了电池组的电芯数量。但苹果官方给出的续航时间依然还是10小时,和款MacBookPro一致。
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官方在性能提升之后的考虑,通过提升电池容量,让性能增强的新款在续航能力上维持平衡。
从实际体验看,款MacBookPro的表现还是能够满足到我的预期标准:
我从周六下午1:50开始使用电脑,此时电脑剩余电量为%,期间一直使用Bear工具来撰稿、用Chrome浏览多个网页查找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