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免费硬盘 >> 免费硬盘发展 >> 传承小米价格屠夫本色,Redmi开山之作
在智能手机迅猛发展之前,笔记本电脑凭借着便携的特点一开始就在台式机面前迅速取得优势,一度成为互联网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早期并没有将优势拉大,反而暴露出了性能和续航方面的短板。但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这两方面带限制在逐渐降低的同时也发展出了差异化,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衍生出来商务本和游戏本,无论侧重点是办公还是娱乐,都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与用户之间的贴合度更加紧密。
近几年,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大规模推广下,“轻薄本”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除了常规的性能、续航、便携方面大幅度提升外,高颜值、超轻薄的特点成为其一大宣传卖点,更加吸人眼球,在现实条件下,硬件配置虽符合心里预期,但不那么友好的价格或许成为了用户群入手的最后一道屏障。Redmi品牌自从小米品牌独立出来后,就打上了“性价比”的烙印,在发布多款具有Redmi精神的手机后,也开始探水笔记本电脑领域,推出了旗下的第一款轻薄本RedmiBook14。在相同硬件配置下,比起多数同类竞品在价格上表现出较多的诚意,延续着小米品牌“价格屠夫”本色。在“性价比”框架的约束下,这款产品在用料和做工方面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上手一探究竟吧。
外观设计
RedmiBook14外观尺寸为mm*mm*17.95mm,1.5kg的重量。外壳采用一体化的全金属设计,硬朗外表透露出一种商务风。磨砂银的设计不仅在观感上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触觉体验方面也能深刻感受到金属带来的那种冰冷质感。
整块外壳正面只在左侧中间位置印刻着“RedmiDESIGNEDBYXIAOMI”的标志,没有多余的修饰,简洁又不失单调。
主体左侧依次分布着电源插孔、HDMI高清数据线接口、2个USB3.0接口;右侧是电源指示灯、USB2.0接口、3.5mm耳机插孔。其中电源指示灯在充电未满状态下显示橙色,当充满电后转为绿色。USB-C数据和SD读卡器接口虽不是必需,但在成本压力下的缺失,也不免是一种遗憾。
D面上部留有大面积的散热栏栅,下方左右两侧是对称的扬声器孔。两根防滑橡胶条分布在上下位置,比起圆形的防滑垫增加了固定面积。为了加强散热,顶部的橡胶条比下方略高处一些,平放到桌面时呈现一定的梯度。
打开电脑主体时会明显感觉到B面和C面之间的连接转轴带来的阻尼感,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将B面开合到任一角度都能稳定的矗立。屏幕下方的银色RemiBook标志在彻底打开B面时会很醒目映入眼帘,这也是既外壳正面外,第二处显眼的商品标志。
C面右下角位置只有IntelCOREI58thGen(第八代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的标签贴纸,其它的如英伟达、微软等标签贴纸转移到了D面的中间。比起早期多个品牌标签堆在一起要给人感觉更清爽一些。
黑色的全尺寸键盘采用19mm键距设计,对于多数用户使用时不易产生误触。1.3mm的键程虽比不上机械键盘那样舒适干脆,但敲击按键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弹反馈,比某些因压缩轻薄本整机厚度而减少键程的做法要好许多。
键盘不具备有背光灯功能,至于该功能的取舍也各执己见,在这里舍去是为了再次控制成本的考虑。电源按键并没有独立出来,而是做到了键盘右上角位置,更加统一,整体性会更高一些。开机时并不需要长按,单击就可以实现开机。触控面板尺寸约为11cm*6.5cm,移动和定位操作还是比较灵敏的。
14吋p屏幕,屏占比为81.2%,最大亮度nits,5.75mm的超窄侧边框所带来的那种“无界”的视觉享受还是明显能够感觉得到。屏幕上方只留有两颗麦克风孔,并没有配置摄像头,对于需要经常视频会议的用户可能不太习惯。至于视频聊天,现在应该很少有人通过电脑来视频聊天了吧。
打开屏幕弯折到底后仍留有一定的角度,并不能将B面完全放平,但搭配度的广视角功能,已完全满足特殊场景下的使用。且雾面屏的设计在强光照条件下仍有不错的观感。
音效方面增加了DTS音效,提高环绕效果,增加声音的立体感。对于沉浸现场的听歌党和听声辨位的游戏党来说是一项福利。
内部构造
笔记本电脑主体D面有9颗十字螺丝,并不是同一大小。上面5颗比下面4颗略大一号。螺丝上面并没有拆机不保修的贴纸,所以还是可以动手拆开后盖来看一下内部构造。
螺丝上面粘有少许蓝色厌氧胶,但还是比较容易地拧出螺丝。从图中可以很明显看出下方的电池占据了很大的位置。电池采用46Wh的容量设计,据介绍最长可以达到10小时的超长续航,关机状态下最高35分钟充电50%。风扇上方连接一根散热铜管,单风扇+单铜管散热方式虽然比不上双风扇+双铜管散热效率高,但也符合其定位。
为了降低机身得厚度,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内存采用不可扩展的板载内存形式,8G的容量大小符合目前主流水平,内存上方有一个金属屏蔽罩覆盖保护。硬盘采用M.2接口的设计,可以进行更换扩展。G的硬盘容量应该能满足日常使用,再额外进行更换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无线网卡位于风扇的旁边,IntelAC网卡最高速度可以达到Mbps,并不是千兆网卡,能够满足日常使用。如果喜欢折腾,且对网速有追求的用户可以自行更换,推荐更高一级的IntelAC。
使用
开机
整个开机过程比较简单,设置账号,开机密码等,按照提示步骤一步步完成设置。系统预装的小米软件比较少,只有小米画报和小米智能解锁、小米云服务。
系统壁纸
系统自带了四张默认壁纸,但开启小米画报后可以自动进行更换,内容更加丰富。如果不喜欢还可以对其进行关闭。
系统分区
系统只有一个C盘,如果不习惯一个硬盘,可以通过设置新加卷的方式进行分区。对于SSD的笔记本电脑分区问题,网上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没有必要,在固态硬盘加机械硬盘的情况下需要分区,但SSD却实属多余。也有的习惯于分区储存相应的文件,不仅方便管理,当系统盘出现问题后不至于所存文件丢失。个人感觉如果实在觉得一个盘看着别扭,对于G容量以上可以分为C、D两个分区,至于G的就免了吧。
office激活
系统预装了售价元的正版家庭和学生版office软件,开机后显示未激活状态,需要自行激活。方法非常简单,在联机的状态下,点击激活,输入微软账号就能顺利完成,如果没有微软账号的话,需要事先注册一个。
手环解锁
在预先设置开机密码的情况下除了输入密码解锁外,可以利用手环靠近解锁,目前只支持小米手环3、3NFC版、黑加手环。
打开小米智能解锁软件,在尚未设置WindowsPIN码的情况下在系统设置里面添加PIN码,下一步将手环靠近笔记本电脑,搜索到后完成绑定,下面就可以利用手环来进行解锁。
00:05通过手环解锁的实力效果来看,解锁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几乎做到了打开笔记本电脑的瞬间就完成了解锁进入界面,解锁成功率也比较高。对于日常不使用密码的用户可以忽略该项功能。
性能测试
鲁大师
鲁大师软件中电脑概览中对该产品的详细概况做了展示。操作系统为Win位,处理器为英特尔酷睿i5-U四核1.60GHz,主板为TIMITM,内存为三星8G,硬盘为三星G,显卡为英伟达MX,网卡为英特尔AC。
通过鲁大师软件跑分测试,电脑综合性能得分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内存和硬盘性能测试得分比较高,分别为分和分,CPU和显卡性能得分为分和分,表现中规中矩。温度监控方面测得的CPU温度、显卡温度、硬盘温度都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CPU-Z
通过CPU-Z测试可以了解所测笔记本电脑主机CPU、主板、内存的真实信息。这款处理器采用14nm的制程工艺,基础频率为1.6GHz,核心电压为0.V,一级数据缓存32KB,一级指令缓存32KB,二级缓存KB,三级缓存6MB,单处理器执行绪.9,多重处理器执行绪.1。这款酷睿i5U处理器可以看作是8U的超频版,虽然基础频率相同,但最大睿频从3.4GHz提升到了3.9GHz,比上一代的8U性能提升约10%。
GPU-Z
利用显卡识别工具GPU-Z进行测试,由于内置英特尔UHD的集成显卡,所以默认检测出显卡,从左小角选择可以切换到MX。两款显卡均为14nm工艺,但从里面列出的各项指标看,MX显然要比突出很多。这也就印证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309.html